字体设计|从字体历史中汲取设计的方法-结构借鉴法

分类: 设计教程
82
298
2024-11-18

前言

我们常用“字如其人”来形容一个人的字迹,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性格和阅历会投射到文字上。而同样的,中文历史上的每一种字体也是当时经济水平、文化氛围的投射。诸如小篆、隶书、楷书、宋体,每一种字体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字结构与笔画特征,而这些特征又赋予了每种字体独一无二的视觉感受。
蔡邕的《笔论》中讲到:“若虫食木叶,若利剑长戈,若强弓硬矢,若水火,若云雾,若日月”说的便是字体的变幻无方。这种变化具体体现在字体的结构与笔画的表现上。今天笔者将通过对几种中文字体的结构借鉴笔画借鉴,来介绍从字体历史中学习设计的方法。


字体结构的借鉴可以快速改变字体的气质。

例如瘦长如篆体的汉字,笔画细则单薄、轻巧、纤弱,似弱柳扶风,带给人文艺轻灵的感觉,常用于女性相关的设计中。而结构扁方如隶书的汉字,则因其竖向空间较小,容易形成高密度的文本块。字体的负空间减小,视觉面积加重,产生一种压迫感,常用于需要聚焦视觉重心的标题字设计中:



字体笔画的借鉴则可以通过给字体增加笔触来增加设计的美感。例如笔者很喜欢的《汉仪赤云隶》中就在古隶书温润的基础上融入张扬外放的笔触,在起、收笔处的笔画设计上强化了笔锋造型,如同燃烧的火苗一样,在这个年轻的时代迸发出独特的张力和韵味:



结构借鉴法:

文字骨架就像是人体的骨骼,影响视觉风格和比例。 骨架的设计会決定笔画位置、长短与弧度,以及文字比例、写法和重心高低等。


而至于结构借鉴法,顾名思义,是指设计时先避开字体的笔画特征,专注于字体基础结构本身的设计,是通过改变字体骨架来设计字体的方法。设计师通过灵活地调整结构可以快速地改变字体的气质。

其中关于结构的借鉴,亦可以细分出两种方向。第一种是字体结构比例的借鉴: 如瘦高的小篆,因中宫内缩,字面修长,给人一种文艺轻灵的感觉。而扁方的隶书,因中宫外扩,字面敦实,笔画向左右两侧伸展蜿蜒,给人一种磅礴大气的感觉。


第二种是局部结构的借鉴:如下图中的招牌,设计师对笔画较少的“工”字做了局部结构上的复杂化,这使得“工”字的字面与其他文字趋于一致,提升整体的统一性。而这种结构上的变化特点,我们其实也可以在《曹全碑》中找到:




字体框架结构的借鉴-以小篆为例


小篆的简介

小纂的来源,目前较为可靠的说法是由秦朝宰相李斯的书法作品。秦朝统一六国之后,将小篆作为书同文的字体。小篆的代表作有《泰山刻石》、李阳冰《千字文》



小篆字体结构分析:

小篆体势修长,讲究对称,笔画停匀,用笔起收不露痕迹,适合表达端庄、妍美的字体设计。小篆的书法呈以下结构特点:



案例演示:字体框架结构的借鉴

第一步,以黑体字作为结构参考,用钢笔工具提取一个大致的结构,并将整体的结构按照篆书1:1.5的比例调窄:


第二步,按照小篆的上紧下松的结构特点来调整笔画排布的位置

以下方的案例为例,分别尝试了1:1.5、1:1.4 这两种比例的结构,发现比例1.5的无法适应上半部较为复杂的字形,因此选择1.4的比例延展后续的字形:


第三步,对字体笔画的结构、重心做统一的调整:

重心调整没有固定的标准和法则,依赖于设计师对于字体的观察和理解。新手也可以通过参考系统中自带的黑体,来调整字体内部的笔画关系:


字体效果:
在现代黑体的基础上,融入小篆的结构特点,使字形曲直有度,温润自然,适用于女性、新中式的视觉风格。




笔画结构的借鉴-以楷书为例:


楷书的简介

楷书也叫正楷、真书、正书。从程邈创立的隶书逐渐演变而来,更趋简化,横平竖直。《辞海》解释说它“形体方正,笔画平直,可作楷模。”故名楷书。始于汉末,通行至现代,长盛不衰。楷书的代表作有:钟繇《宣示表》、欧阳询《九成宫醴泉铭》、颜真卿《多宝塔碑》


案例演示:字体笔画结构的借鉴

1.笔画结构的借鉴
以下图为例,相比现代字体中规整的笔画,《玄秘塔碑》中文字的笔画结构带来一种轻松活泼的感觉,这种带有明显个人特征的变化生动有趣,,具有自然的书写美感却又不影响文字本身的识别性:


2.提取碑帖的笔画结构,融入任意楷书字体的笔画,并对字体进行视觉比例的整体微调。


3.字形的应用

点赞

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×
打开微信,点击底部的“发现”,
使用“扫一扫”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。
close